用户登录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从2008年6月开始筹建,2008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一期建成会计手工模拟、商业银行模拟、ERP实验等5个现代化实验室;二期扩建为会计手工模拟、管理模拟、管理创新、国际商务、商业银行模拟、金融创新、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普联管理软件等9个多功能现代化实验室。2018年燕山学院迁址莱芜校区后,为了进一步理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与当年6月在莱芜校区继续扩建了两座实验楼。其中1号实验楼为综合实验楼,用于所有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使用;2号实验楼为跨专业综合实训楼,用于跨专业企业运营和跨专业金融业务两门课程使用。
   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为:本中心)是在院党委、院行政领导下,统筹全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编制全校实验实训教学计划,组织和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活动与跨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和项目申报,完成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网络安全与运行管理、实验资源建设与运行维护的教学管理部门。
   根据燕山学院制定的“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复合学习为载体,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办学指导思想,学院提出了“3+1”培养模式的重要发展规划,这不仅符合燕山学院“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
   按照学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强化实践教学成为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为此,学院在原有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的前提下,提出了着重打造两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总体设计,这也是本中心成立后的首要任务。燕山学院实验实训建设是在现有莱芜校区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构建,为了突出学院培养特色,打造实验室建设品牌,实验实训中心必须拓展思路,创新设计,根据独立学院本科教学的特点,按照兼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建设思路进行整体布局,以跨专业综合实训为突破口,努力建设跨专业企业运营和跨专业金融运营两门综合实训课程,为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本中心遵循"务实和创新"的实验教学理念,重视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一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另一方面在实验资源、场地规划中也合理组织安排,突破按专业设置实验室的传统模式,遵循"一室多能、多室一能、平台共用、互为补充"的原则,合理有效配置实验教学资源,既能满足课程实验、验证性实验的要求,又能满足专业综合实验、创新性综合实验的需要。
   为此,实验实训中心的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并落实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和实验场所,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与质量管理。
2)负责拟定学院实验室总体建设规划,组织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与建设,对学院批准的各系、部、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实施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
3)全面负责实验实训中心教学系统与平台、实验教学的设备物资以及教学软件的建设与管理,开展面向教学、科研和社会的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实验教学条件保障和资源优化配置。
4)负责拟定学院和本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实训教学相关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5)组织与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开展实验教学项目开发和实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负责本中心实验实训仪器设备物资的购置、仪器设备运行及维修等相关经费的预算编制,负责本中心各类仪器设备物资的日常管理,组织对实验室设备完好率、实验室安全及卫生检查、考核工作。
7)加强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技术队伍的思想与业务建设,提高队伍的职业综合素养。
8)负责学院信息化建设,以及各类业务系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负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及运维;数字化与智慧化校园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和实验室,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和咨询服务。
9)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学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本中心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专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各1人,专任教师5人,信息主管1人,专职工程技术人员3名,其中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有9人。
   本中心现承担燕山学院6个系部各专业的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实验指导教师提供教学科研的平台,为全校学生提供开放性实验场所。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新商科企业运营仿真智慧实训”和“大金融综合业务仿真智慧实训”两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力争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安全优雅的实验教学环境、显著的实验教学效果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